对光伏发系统接入配电网的无功容量和电压调节、启动、运行适应性、电能质量、安全与保护、通用技术要求、电能计量、通信与信号,以及并网检测等作出规定。
1.4、希腊借实施267亿太阳能项目刺激经济发展北京时间4月4日凌晨消息,希腊总理卢卡斯-帕帕季莫斯(LucasPapademos)周二作出承诺称,他将致力于加速实施一项总额200亿欧元(约合267亿美元)的太阳能项目,这个项目将有助于该国刺激经济增长,并成为清洁能源的出口国。归母净利4.02亿元,增340.53%,EPS1.35,拟10转5派1元(含税)。
补助标准为:50公里以内每千瓦时1分钱,50-100公里每千瓦时2分钱,100公里及以上每千瓦时3分钱。多晶硅价格下跌2%至25.75美元/千克。共分三个行权期,可行权数量比例分别为30%、30%、40%。受此影响,公司存货的未来可变现价值将出现一定程度损失。近6年来,中国太阳能光伏产品出口额连续较快增长,2011年出口额达到358亿美元,同比增长17.38%,其中太阳能电池出口额226.7亿美元。
公司销售、管理、财务费用分别同比增长57.22%、92.85%、-42.85%,低于收入增速。对可再生能源电价补贴,有助于促进我国可再生能源的长远发展,对相关发电企业形成直接利好,间接利好发电设备制造企业。在4月18日召开的保定(香港)中国电谷推介会上,依托世界知名光伏企业英利集团建设的光伏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与荷兰能源研究中心、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等国际著名科研单位联合签署协议,英利集团每年选拔10名左右研究人员到国外进行培训、作访问学者,联合开展科研课题研究
实验室自成立以来,一直将技术人才的培养与引进作为工作重点。据悉,英利集团光伏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是获得国家科技部批准建设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英利首席技术官兼实验室负责人表示,在光伏行业进入重组整合时期,技术与成本优势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市场竞争的需求,人才日益成为企业竞争的核心力量,此项协议的签订必将为英利在下一步竞争中抢占人才优势先机。在未来的发展中,实验室将把人才战略摆在第一位,通过良好的科研氛围和优厚的待遇吸引人才,通过实际科学研究、进修、再培训等各种形式培养人才,为英利打造世界顶级光伏企业打造坚强的人才资源后盾。
在4月18日召开的保定(香港)中国电谷推介会上,依托世界知名光伏企业英利集团建设的光伏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与荷兰能源研究中心、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等国际著名科研单位联合签署协议,英利集团每年选拔10名左右研究人员到国外进行培训、作访问学者,联合开展科研课题研究随之,中国光伏项目投资进入了史无前例的高潮期。
到5月,光电建筑一体化项目批准了120MW,金太阳示范工程先后批准了两批,合计680MW项目。受到诸多政策的鼓励,截止2011年底,全国累计在建和拟建的项目超过9GW,2011年12月30日前正式完成建设的项目达到2.7GW。对关键设备的要求进一步提高。8月1日,国家发改委在网站上首次发布《国家发改委关于完善太阳能光伏发电上网电价政策的通知》,明确规定在全国范围内制定统一的太阳能光伏发电标杆上网电价。
并且根据项目的核准时间和建成投产时间,分别给予1.15元/度和1.0元/度的光伏上网电价。根据市场实际情况,调整了2011年度示范工程的补贴标准,明确晶体硅组件和非晶硅薄膜组件采取不同的补贴标准。2011年初,首先出台的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一体化示范项目和2011年金太阳示范项目揭开了当年中国光伏应用的序幕。然而真正引起中国光伏应用市场热情的,应当归功于2011年8月份发改委的一纸公文。
同时加强监管,资金补贴直接拨给企业,减少中间环节支出,集中连片示范项目和2MW以上的用户侧光伏发电项目只要获批即可获得70%的预付拨款,推动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如果将2011年定义为中国光伏应用元年,无疑会得到很多人的认可。
中国的光伏市场终于正式启动,预计2012年中国将成为世界领先的光伏市场。这一政策的出台确立了国家层面上对个发电制定政策依据和资金补贴来源,对于开拓中国光伏应用市场有重大意义。
2011年初,对于中国当年新增光伏容量的预测普遍维持在1.0-1.5GW的范围内,实际发生的情况则打破了这样的预期。同时,针对2010年度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实际困难,对2011年度的项目进行了适当的调整但是,鉴于当前多晶硅的低需求,台湾太阳能光伏企业并不愿意采购多晶硅原料,因此有传欧洲原料供应商正考虑起诉台湾企业未能满足合同条款。低价产品以及低产能利用率已导致很多公司推迟了原料采购计划。在多晶硅原料短缺之时,台湾太阳能企业曾与欧洲太阳能光伏企业签订了长期的原料供应合同。台湾企业计划寻求政府帮助以处理这种类型的诉讼。
2011年太阳能光伏产品的低需求已经致使下游企业如太阳能硅片及电池制造商蒙受了损失倘若台湾企业不履行合同,他们将向台湾光伏企业提出诉讼。
不过,各国(地区)光伏企业在面临这一相同问题时,处理手段各异。2008年,多晶硅现货价格高达每公斤500美元。
不过,自2009年始,市场情势变得的糟糕,多晶硅的价格下跌,赢利状况不佳的下游企业采购多晶硅的能力变弱。约有50家中国企业研发技术,不过目前仅有五家企业可以大规模生产多晶硅,保利协鑫就是其中之一。
目前,台湾地区一些光伏企业已经开始投入多晶硅生产,只是它们选择的时机不合时宜,因为现在的多晶硅现货价格处于低点, 每公斤仅为22.5美元。深刻评估现在,台湾光伏业需要寻找一个策略以解决这一紧迫问题。不利时机由于目前多晶硅价格低廉,台湾光伏企业认为没有自己生产多晶硅料的必要。拥有强大金融资本支持的中国企业开始自我生产多晶硅料。
台湾光伏业自我生产多晶硅的可能性已经被讨论多年,不过至今还没有明确答案,甚至有人称台湾光伏业一直都是一位借别人嗓子演唱的歌手。过去,由于多晶硅料供给不足,台湾地区光伏企业与欧洲多晶硅企业签署了长期原材料供应合同。
总是长期依赖国际材料供应商绝非长久之计,台湾光伏业应该对实现多晶硅料自我供给的可能性作出深刻评估。中国台湾地区光伏业一直没有能够实现多晶硅料的自给自足。
尽管台湾光伏企业清楚一旦没有履行合同,就用被起诉的可能,但他们别无选择只好与供应商签署长期合同。不过金融资本与发展多晶硅的社会成本依然是中国光伏企业面临的问题,这也是台湾光伏业无法承受的成本。
2003年多晶硅价格处于低点时,这一观点也成为主流。要么赔钱要么输掉官司最近,欧洲原材料供应已经催促台湾企业履行合同采购多晶硅。资源稀缺由于自然资源与金融资本有限,台湾地区光伏业很难与中国及韩国光伏业一较高下。光伏市场需求低迷已经令台湾企业饱受折磨,而潜在的诉讼费用更是雪上加霜。
尽管客户身处困境,但原料供应商依然要求下游企业履行合约,并考虑向台湾光伏企业提出诉讼,指控其不愿履行合约。当该企业最初开始发展多晶硅时,认为其能够成功的人微乎其微。
台湾光伏业面临这些问题由来已久,目前依然没有解决方案。随着光伏市场不断蓬勃发展,韩国正处于评估市场可能性的阶段。
不过OCI现在已是全球主要多晶硅供应商之一。目前,OCI是该国最成功的光伏企业。